桑火尧(以下简称“桑”):中国绘画历经一两千年的发展,能够流传下来的作品都是每个时代绘画的代表作。一个时代的作品,虽是在前一时代的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而创新与发展难在观念上,笔墨与技巧是从属于此的。但对艺术的理解中西方不尽相同,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是个突变过程,往往是对以前的一个反叛,建立一种新的绘画语言。而中国绘画的发展,更多的是一种渐变,通过“悟”来发展既有的绘画语言,在西方人看来,没有什么变化,艺术的含量不是太多,所以在国际上有贬低中国画的一些声音。
陈家泠(以下简称“陈”):东西方文化各有自己的发展之路,因此对艺术的看法乃至创作思想、方式等不尽相同。因此,西方人在看待我们中国绘画的时候,认为中国绘画这么简单,寥寥数笔、很短时间就作完了。中国绘画的色彩没有西画丰富,视觉冲击力小,把这些叫做艺术品在他们看来,有点不可思议。其实,这里他们对我们东方绘画的神秘性缺少了解,在我们简约中隐含了丰富的哲学意蕴,有一种观念的存在。东方绘画重在意境的传达,西方更多是强调形式与色彩上的外在表现。上苍在制造人类艺术时已经设定了密码,中国绘画的密码是中国老庄哲学。艺术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关键是观念,这也是中国艺术能不能真正跻身于世界艺术之林的根本。我以为,没有创新,艺术无从谈起,向前看比什么都重要。西方油画影响我们150年,西方当代艺术影响我们30年,我们拿什么去影响别人?
桑:文化地理学的观点认为:特定的地域生态产生特定的文艺形态。人类的生存和传播活动,都要受到一定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丹纳的《艺术哲学》也提出“种族、时代、环境”是艺术的三大要素。说明地理环境与文化环境对艺术的创作影响是较大的。比如中西绘画的分野与差异,本质上是地理环境与文化艺术环境差异。
陈:从客观角度看,西方绘画年轻化,东方绘画老年化。西方油画重色彩、重造型、讲视觉冲击力,而东方绘画讲意境、讲平和、注重黑白。年轻人对色彩敏感,喜欢有型的、喜欢力度强的。而中国画是讲悟性、讲感觉,不到一定年龄,知识、阅历等不足,或不在同一个文化语境中,就较难感悟到,因此,中国画家要到四五十岁才会成熟起来。西方相对是阳的,而东方相对是阴的。西方绘画阳刚、灿烂、张扬,东方绘画阴柔、含蓄、矜持。西画在于视觉冲击,东方绘画在于体悟。
桑:东方绘画核心的艺术精神是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艺术精神是指一种艺术独自具有的、内在的品质或气质,蕴涵一种文化的根本理念。因为,一种艺术所体现出的精神,不是来自艺术本身,而应该是源于民族文化中最核心处的东西——哲学或宗教。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中也讲到,老、庄思想当下所成就的人生,实际是艺术的人生;而中国的纯艺术精神,实际系由此思想系统所导出。中国的书画艺术以意、气、神、韵、味、趣等词语来表达其艺术魅力,其核心理念源于老、庄思想的影响,这些概念似是而非似的模糊化处理,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让人们自己去体会其中之三昧。
陈:是的,对艺术的领悟要有文化环境,东方绘画像是晚上绘画,画阴影、画意象。白天是视觉,晚上是悟觉,一个靠看,一个是靠悟的。白天的是生命的实相,而晚上则是虚相、是空灵的。所以,中国画有女性的温柔、内蕴,只有好好去体会才会领悟到真谛,不像西方绘画像男人那样的阳刚、张扬与明晰。阴是精神,阳是肉体。当然,东西方绘画都是各有特色的,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群体的精神需要。
桑:确实,东西绘画有很大不同,但在世界成为地球村的时候,信息传播越来越方便,东西绘画在互相凸显自己个性的同时,又在互融互补。从老一辈林风眠开始,他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向西方借鉴,使中国绘画的表现更丰富更具世界性。所以主张中西“融合”的概念很重要,而不是一味地主张“冲突”。近代以来,关干中国画的“本土价值”问题,总是离不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争论。从绘画史观的层面,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那就是把中国近现代面临的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问题错误地理解为是中西文化的冲突。客观地说,中西绘画不存在“冲突”,只有“碰撞”与“融合”。当然,关于中与西的争论,从近代开始到现代,仍未停止,是近现代中国绘画的核心命题,这个命题会一直持续下去。
陈:我们在创作、在搞技巧的时候,就是要抬头望远方,学习借鉴人类一切进步的文化与艺术,融通中西艺术。在美院读书的时候,我们这一代人都经过比较严格和系统的学院教育基础训练,再加上有潘天寿先生指导我们学习和理解中国绘画,后来又经陆俨少先生耳提面命,打下了扎实的中国绘画的笔墨基本功。因此,可以说对中国画的“老一套”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与掌握。后来在实际的创作中,我渐渐觉得中西艺术是需要互补的,西方好的,我们要吸收,我们好的,相信西方也会吸收。既要坚守传统,又要努力向前看,创作出与时代与世界相适应相接轨的作品。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已经慢慢在转型了,从传统的往当代性靠,在实践中慢慢确定了自己的艺术程式。
桑:艺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是建立在扎实功底的基础上的。当代艺术做得好的,传统绘画基本功以及国学修养往往都很好,像林风眠、吴冠中等等。而当代性,无非也就是作品要与时俱进、与时偕行,跟时代接轨,反映时代审美的需求。其实历史上每个时代画得好的画家往往是时代性很强的,像宋代米芾的“米家山水”,元代之倪云林,明代之陈老莲,清代之八大、石涛等。唯时代性、创造性的作品才能流传下来。时代性、创造性是作为能够传世的艺术精品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时代性、创造性与艺术精品的逻辑关系是:时代性是艺术精品的意义属性,而创造性是艺术精品的精神属性。
陈:我是1958年进入浙江美院的,那时,国家大炼钢铁,我们在学校学习中国画。到1963年毕业,这段时间对我来讲太宝贵了,潘天寿院长,周昌谷、方增先、李震坚、吴茀之、潘韵等老师,对我们后来艺术的进步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是一辈子受用不尽的。
一个画家的成功,有命运,有天分,也是与时代、与社会息息相关的。我能进美院,然后又分到上海来,都是对我的艺术成长有很大的帮助的。上海是个充满时代气息的地方,当年我们浙美40多个同学到上海,我又是唯一进学校当老师的。上海是一块有灵气的地方,后来诞生的以程十发为代表的新海派,但其脉络是陈老莲的。陈老莲对长江流域影响很深,那时,潘院长就叫我们临陈老莲的作品,他的作品中装饰性很强的东西对我的创作有很深的影响。
我从“土”杭州到“洋”上海,一颗艺术的种子在新的土壤里、新的环境中,有一种新的成长的空间,就像嫁接过的树一样,会生长出更鲜美的果子。一颗传统水墨艺术的种子,在上海这个时尚的地方发芽开花,自然也有了时尚的气息。所以说,时代造就了艺术,环境成就了艺术,历史上的成功例子也确实是这样的,这是艺术创作的一个规律吧。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