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作为以粘土等无机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的人工工业产品,其发端于中国,作为东方文化的主要象征物,已为世界所公认。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唐代,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于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进入宋代,景德镇窑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到了明清,作为中国瓷器的本身发展已经到了极致,以至于人们似乎可以沿着这么一条经验去思考:“瓷器”既是“中国”既是“景德镇”既是“一个花碗”或“一件无与伦比的摆设”。于是乎人们将“精美”、 “极致”、“美轮美奂”等等溢美之词关于“景德镇”的瓷器,哪怕明眼目睹中国瓷器日益落后于欧美、日韩诸国,也不为所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陈家泠和很多画家一起将目光投向了“景德镇”玩起了“瓷器”。和人家不一样的是,当人家还在苦苦思索,如何创作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的时候,陈家泠所思考的则是:如何将景德镇的“瓷器”纳入“海派文化”发展。
海派文化,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融汇吴越文化等中国其他地域文化的精华,吸纳消化一些外国的主要是西方的文化因素,创立了新的富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海派文化,其特点是:“吸纳百川、善于扬弃、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百度《编辑词条》)近年来,所举办的一些有关“海派文化”论坛上,将“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作为上海这座城市对文化思考的理念。开放性、创造性、扬弃性、多元性作为海派文化的实施攻略,渗透在海派文化的各个层面。尤其是作为“建筑”、“舞台”、“音乐”、“饮食”,20世纪以来,有了比较成功的建树,作为绘画艺术的“海上画派”也沿着这条路线有了卓越的成果。陈家泠关于将景德镇的“瓷器”纳入“海派文化”发展。正好弥补了海派文化建筑、舞台、音乐、饮食四大类之外的不足。尤其,作为陶瓷和其他材料的结合,使陶瓷艺术和代表海派文化建筑、舞台、音乐、饮食发生关系以及即将发生关系。这是后话,拟在下一章节进一步阐述。
经过几年的探索,陈家泠给自己的窑口命名“泠窑”,不知是不是巧合,这和代表这座飞速崛起的城市的地标“东方明珠”、“金茂大厦”遥相呼应。“泠窑”以其高屋建瓴的战略思想,以其导入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并使其与现代文化、科技并轨发展的思维模式,为迅猛崛起的海派文化主体,寻找源泉、打造根基。“泠”一词,作清凉解,其复词形容声音清越乃泉水激石,泠泠作响。若以清风,以泉水形容“泠窑”润之于海派文化,应是恰如其分。
在如今海派文化中,“泠窑”已经被称之为“海派艺术”之“泠概念”。评论家谢春彦考察“泠窑”时这样说:“在来这里的路上,我一直不是最明确被你们称之为‘泠概念艺术’到底是什么?是空间?还是一种艺术形态?可以说一路上想象万千。到了以后,推开大门,从看到那么有意思的瓷艺门把手这一刻起,有感慨万千!这里是一个美丽、新奇、有趣的世界!也即刻明白‘泠概念艺术’是什么了。我这样理解‘泠概念艺术’的:在泠概念艺术空间里,瓷艺已经和很多东西发生了联系,它不再仅仅作为单一的个体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它作为联系点,结合了很多元素重组和再创造,艺术的功能和冲击力扩大了,并赋予了新的生命。”(《有关‘泠概念’瓷艺家具谢春彦 陈家泠 陈亮对谈录》《艺术界》2008年11、12双月刊)陈家泠在研究以釉里红为代表的流动釉和窑变的偶然性中,抓住了“泠窑”与“海派文化”核心所在即“灵动”、“变化”的外在形式和内在诉求。从而,作为似乎尽善尽美到极致的“景德镇”瓷文化,也由于这种外向移植,而被重新组合、重新设计、重新创造,因而重新获得了新的生命。
“泠窑”陶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成瓷的程序,严格按照景德镇陶瓷的工艺流程。陈家泠认识到从画瓷作为切入点,把原本作为瓷艺的辅佐工艺改造成为陶瓷的主体,其成功系数也就决定了把瓷艺作为海派文化一部分的成功机率。所以,他在绘画方法,尤其是将平面构成作为写意方法的全面成功导入,将窑变的不稳定因素,甚至烧窑的“失败”上升为“天人合一”的独造。“泠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尔不群的窑口主体意识,立足于海派文化之林。“泠窑”的成就还包含其从理论到实践,都成功地提升了中国瓷艺的品质,拓展了中国瓷艺的领域和前景。
就此而言“泠窑”作为一个名词,已经远远超越作为一种固态的、物化的纯艺术存在于“海派文化”之中,其作为文化概念所负的文化责任,以及将作为超越空间与时间的可能,已经越来越使人无法怀疑。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